5月22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主题为“拥抱数智时代,携手共同发展”。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贸促机构和商协会及企业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等800余人线下参加峰会。与会嘉宾谈合作、话机遇,推动国际社会共迎挑战、共创未来。
构建包容开放经贸环境
与会嘉宾表示,世界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构建包容开放的国际经贸环境,对于应对挑战和开拓机遇都至关重要。
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芙表示,当前,科技正在爆发式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量子计算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技术突破改变了产业形态,带来了全新机遇。同时,美国掀起的关税战正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削弱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加剧了市场波动,使全球经济变得更加脆弱。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更加重视合作。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开展多维度合作,以推动更多创新技术共享。”罗塞芙表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砖国家推动包容性发展,捍卫多边主义并支持技术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拓展了发展渠道。
国际中小企业理事会主席金基燦认为,国际社会亟需构建一个高度包容的数字贸易生态系统,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助力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技术层面的创新,也需要各国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此外,数字经济相关标准的制定必须体现公平性和包容性,应赋予中小微企业更多参与标准制定的权利和机会。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建立更加灵活、智能化的标准制定机制,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提升其在全球标准体系中的影响力。
“人员、货物、投资的跨境自由流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完成所有事情,因此,在某些方面缺乏比较优势的国家,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更好地发展。”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野寺修说,“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必须建立在国际规则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和多边贸易规则依然是全球贸易的基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也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所需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共享数智技术发展红利
数智技术快速发展为世界带来了广阔机遇,如何挖掘数智技术潜力、共享技术发展红利,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梅内塞斯表示,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在国际贸易中正发挥突出作用。在传统的进出口贸易中,从产品设计、包装、生产、运输,到“最后一公里”的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应用AI技术。此外,AI技术的作用不仅局限于生产流程的优化,还能够帮助用户打破传统因素的限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与共享。
“比如,一家位于新西兰南部的技术公司,完全可以通过AI技术为非洲加纳的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借助AI技术,中小企业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实现国际化发展。”梅内塞斯说。
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卢成全表示,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于构建稳定开放的供应链十分重要。当前世界局势日益复杂,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一个开放且具有韧性的供应链对于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强劲且灵活的供应链能够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各自的经济稳定和安全。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融入供应链的规划与运营中,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信息预测与分析,从而增强供应链系统的韧性。
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驻中国代表库珀·拉斐尔·保罗说:“我们正亲眼见证AI等新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它们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推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和技术鸿沟的挑战。”
库珀·拉斐尔·保罗表示,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南北差距明显,国际社会应支持那些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在很多领域都是创新引领者。中国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和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国际社会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抓住机遇深耕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行业蓬勃发展,中国市场具有广阔的新机遇和全球化合作潜能。在本届峰会上,多位在华深耕多年的外资企业负责人分享了他们本土化创新和共赢式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新时代中外企业合作的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中国墨西哥商会执行副主席维克多·卡德纳表示,中国与墨西哥是老朋友,更是重要的商业伙伴。2024年,中墨双边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墨西哥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保持着中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墨西哥商会始终坚信多边主义,坚持以对话架设桥梁,追求合作共赢。商会重申对中国的长期承诺,持续推动墨中贸易投资合作与友好关系迈向新高度,期待见证更多的墨西哥企业扎根中国、更多中国企业落户墨西哥兴业发展。”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谈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当前,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为美中大豆产业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2023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中国河南省合作成立了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中心,更深度挖掘大豆产品价值,打造从农场到进口贸易、加工、饲料、养殖、食品加工等整个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燃料及衍生物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我们希望就此与中国政府展开合作,找到更好利用资源和处置废弃物的方式。”美国谷物协会中国区总监曼努埃尔·桑切斯说,“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无论是从贸易的角度还是行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希望能够与中国市场共同进步。”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谈到,霍尼韦尔进入中国以来,紧紧抓住了中国市场的各种需求和机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而且,霍尼韦尔秉持“东方服务东方”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我们现在每年有几百个专利在中国注册,由中国的实体拥有,特别是这次关税的波动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会继续扎根中国,为供应链强链补链作出应有贡献。”余锋说。
在西屋交通运输集团中国区总裁崔垚看来,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屋交通运输集团在中国建立起的供应链体系是公司全球整体运营战略的重要一环,一方面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了“在中国为世界”,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局面。
书赞桉诺是来自巴西的纸浆生产商,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书赞桉诺始终与中国经济同步发展。书赞桉诺中国业务与战略全球执行副总裁马欣荣表示,过去几年,书赞桉诺加大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投入,深化在华布局,2023年书赞桉诺亚洲研发创新中心在上海成立,通过与中国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作,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中国有很多创新技术能够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效率和服务水平,使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更好,同时惠及全球其他地区的业务运营。”马欣荣说。(经济日报记者 袁 勇 周明阳)
相关文章:
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举行——携手国际社会拥抱数智时代发展05-26
线上线下掀起龙舟消费热05-25
感受“图案人生” 05-25
从“窗口”到“桥梁” ——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札记 05-25
理性看待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