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仲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亿纬锂能研发部工程师在做测试。

仲恺高新区。仲恺融媒体中心供图

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

日前,《仲恺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仲恺高新区“科创十一条”出炉。这是继科技招商新政出台、仲恺“双中心”成立后,仲恺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又一大动作。
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推政策、搭平台、优环境,向创新要出路,向转型要空间。随着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臻完善,该区正立足科技、产品、品牌、人才、场景的创新,探索“五创融合”的体系化创新仲恺模式。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于蕾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除署名外)
科技创新资源“先天不足”
走进仲恺高新区,只见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车间生产热火朝天,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TCL、德赛、华阳、亿纬锂能等一批优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仲恺高新区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1.75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3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R&D占GDP比重达8.31%;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市首位。
建区33载,仲恺高新区走过筚路蓝缕,历经转型阵痛,站到了千亿高新区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现如今,这座产业新城该如何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如何跨过“一步之遥”,跻身国家一流高新区行列?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是关键所在。然而,仲恺高新区乃至惠州辖区内鲜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样的“先天不足”成为当地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绕不开的瓶颈。
仲恺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汤俊曾在公开活动中坦承:基础研究根基尚浅、源头创新活水不足、顶尖机构与人才短缺等“三块短板”,已成为创新链向产业链赋能、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的阻碍。
尤其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仲恺高新区必须通过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找寻科技创新破局之道,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完善政策体系引育创新力量
创新之花竞相绽放,离不开创新土壤的滋养。为更好地招引和培育创新力量,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近年来,仲恺高新区从政策端发力,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生态。
去年7月,仲恺高新区在梳理、修订、优化原有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仲恺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建立起以企业创新积分制为核心,政银担风险补偿金及贷款贴息为两翼的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今年6月,《仲恺高新区科技招商实施办法》对外发布,提出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引导国企协同助力、拓展场景招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尽职免责机制等方式,面向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集聚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硬科技企业。
日前,《仲恺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印发,汇集了科技招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孵化育成体系、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多个维度的奖补支持措施。
“科技创新项目落地,主要需要资金、载体、应用市场、技术支撑等要素支持。”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文波表示,随着这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效,仲恺高新区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引进和培育创新主体营造了良好环境。
据统计,在科技金融政策加持下,目前,仲恺高新区累计有超过1000家企业通过创新积分制平台获得专项贷款或授信1200亿元以上;首批政银担专项贷款落地放款,在保企业115家,未发生不良风险补偿申请。
不久的将来,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释放,越来越多的科技种子在仲恺高新区破土而出,一幅枝繁叶茂的科技创新图景指日可待。
打造“双中心”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科技创新是源起,产业创新是落点。如果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是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前提,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则是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桥梁。
“以往的产学研平台,更注重科技创新环节,研发成果常与市场需求脱节。”文波一语道出了当前产学研平台运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普遍困境。
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落地的“死亡之谷”,如何才能跨越?仲恺高新区正依托“双中心”建设,立足科技、产品、品牌、人才、场景的创新,探索打造“五创融合”的体系化创新仲恺模式,努力打通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全链条路径。
所谓“双中心”,是指今年6月揭牌成立的仲恺iCenter未来产业能力中心(下称“仲恺iCenter”)与“仲力磁场”仲恺未来产业场景创新验证中心(下称“仲力磁场”)。
仲恺iCenter是在清华大学iCenter技术赋能下打造的“创新灯塔”,是仲恺高新区创新资源的“蓄水池”。未来,这里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并与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顶尖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仲力磁场”是技术落地的“试验场”,这里将联动仲恺iCenter加快产业应用场景的开放和合作,打造独特的“场景即时响应”与“技术快速验证”大场景、大空间,实现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双向奔赴”,加快创新落地和产业化进程。
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平台,仲恺“双中心”将为企业带来更低的创新成本、更快的验证周期、更广的资源对接渠道,以及更精准的技术验证场景,建设面向大湾区的体系化创新生态系统和技术验证基地。
■对话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文波:
构建“重资产平台+轻资产研究院”校地合作新模式
6月,仲恺iCenter未来产业能力中心与“仲力磁场”仲恺未来产业场景创新验证中心(下称“仲恺‘双中心’”)揭牌成立。围绕仲恺“双中心”的发展,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文波。
南方日报:仲恺“双中心”与以往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平台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文波:我们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仲恺iCenter和“仲力磁场”,探索科技、产品、品牌、人才、场景“五创融合”的体系化创新模式,实际上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的过程。这样可以改变以往产学研平台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问题,让平台具备自我造血功能。
此外,打造仲恺“双中心”也是在构建“重资产平台+轻资产研究院”校地合作新模式。我们将打造一个重资产投入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备有科研院所和高校落地所需的实验设备、生产设备和检验检测设备等,为它们在仲恺做研发、做产品验证创造硬件条件,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这里落地转化。
南方日报:仲恺“双中心”如何打造独特的“场景即时响应”与“技术快速验证”大场景?
文波:我们不是瞄准某个具体的产业领域挖掘应用场景,而是希望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复合型、多元化的应用场景生态。
接下来,仲恺将立足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移动智能终端三大支柱产业基础,从交通出行、户外运动、文创产品等方向着手,加快衍生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
目前,仲恺iCenter已储备多个项目,比如打造国内“科技+农业”未来范式的新型科技农业项目,打造具身智能适配平台的智能康养机器人项目,填补三维CAD建模领域空白的新一代三维CAD设计软件项目。未来,中心还将聚焦户外运动万亿级赛道,遴选、孵化高端骑行装备、智能电动自行车(eBike)等引领消费潮流的智能化产品。
■延伸
仲恺定下科技创新2027年目标
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
日前,惠州仲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印发《仲恺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科创十一条”正式出炉。
根据《政策》,“科创十一条”从创新主体引育、平台体系搭建、创新要素完善等三方面入手,汇集了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汇聚科技人才、打造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等11条举措。
为降低产学研合作门槛,仲恺高新区将重点支持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每年遴选一批填补行业空白、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研发项目,并对成功立项的单个项目予以支持,支持比例不低于揭榜金额的10%,最高给予每个不超过100万元立项扶持。此外,每年发行50万元至100万元检测券,支持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研究开发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打造的产学研平台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的立项支持。
《政策》提出,到2027年年底,仲恺高新区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孵化载体2个以上,新增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家以上,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占比超50%,科技孵化载体数达27家以上,当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推动R&D占GDP比重达8.8%及以上,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
■相关
仲恺建立惠州首个科技招商体系
企业最高可享估值
50%定向股权投资
当前,科技招商已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赋能产业链的重要手段。6月初,惠州仲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公布《仲恺高新区科技招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标志着惠州首个科技招商制度和体系建立。
根据《办法》,仲恺高新区将建立科技招商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引导国企协同助力、拓展场景招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尽职免责机制等途径,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仲恺高新区创新性提出了定向股权投资模式。针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成长期科技创新型企业,区级国有基金、社会投资机构等在履行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向股权投资,累计投资总额不超过企业估值的一半。
“这种投资模式对企业设有明确标准,政府通过以投代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育扶持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文波介绍,该区将以科技招商体系为载体,引进并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相关文章:
向创新要出路 向转型要空间07-11
同心促和,听证请来“金牌调解员”07-10
《少年书院行》:用青春脚步丈量文明厚度07-09
免费,限额200人!呼和浩特这波人又要出动了,很多人都在准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