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对9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合肥龙虾”上榜!


这项自2017年启动的申报工程历经七年耕耘,终获殊荣。这也是合肥龙虾在2015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8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后,摘得的又一项“国字号”荣誉。这不仅是对合肥龙虾品质与文化的官方认证,更标志着这座城市的“味道基因”完成从市井烟火到国家品牌的跨越。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申报过程中要求对所申报对象的产品名称、地域范围、历史渊源、生产销售情况、质量特色、保护监管措施等都有明确要求,在申报过程中,合肥一是成立了“合肥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指定相关协会为“合肥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组织;三是划定“合肥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四是向省局提请“合肥龙虾”地理标志产品申报。

这场历时7年的“长跑”背后,是合肥市整合生态资源、深耕产业链、擦亮城市名片的系统性实践。合肥龙虾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独特的“稻虾共养”模式。通过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减少农药使用,又提升虾肉紧实度与鲜甜度。合肥地处北纬31度区域,是小龙虾生长的黄金纬度,“合肥龙虾”体大光亮,虾尾粗壮,腹部洁净,鳃丝洁白,肉质饱满,弹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小布了解到,并非所有的合肥产龙虾都能称作“合肥龙虾”。早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合肥龙虾”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涵盖了合肥市造甲乡、下塘镇、泥河镇等17个龙虾重点养殖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9′43″~117°44′50″,
北纬31°14′36″~32°37′08″。养殖水质、饲料配比、冷链运输等环节均需符合严苛标准,确保“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可控。

截至2024年,合肥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25.2万亩,小龙虾产量12.7万吨,种养面积超万亩的乡镇35个,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超15万人。城区建成宁国路、罍街等特色龙虾街区7条,龙虾专营店1000余家。这种生态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转型供了“合肥样本”。

合肥龙虾的崛起,也是一部美食与城市共生的史诗。上世纪90年代,老市府广场大排档的偶然尝试,让龙虾蜕变为夜市顶流,而首届龙虾节的举办,则让烟火气升华为文化符号。如今,宁国路、罍街等美食街区林立,小龙虾品牌门店单日销量可达数千斤,更衍生出麻辣、蒜香、十三香等数十种口味,覆盖全年龄段食客。
此次获批,是对合肥龙虾产业的肯定。地理标志认证既是里程碑,更是发令枪——它标志着合肥龙虾从“量产”走向“质变”,从地方美食升级为国家品牌。未来,这张“舌尖上的名片”或将引领更多“合肥产”走向世界舞台。
信息来源:合肥发布
相关文章:
登顶169国免费榜,《三角洲行动》如何打开全球市场?04-25
“免费领鸡蛋”“健康讲座”?这些是套路04-25
业绩暴增4230%!国产AI芯片高光时刻,寒武纪扛起“英伟达平替”大旗04-21
扩展全球市场、注重“内外兼修”…… 中国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外贸形势下逆势突围04-21
国家标准《滑雪场造雪机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将于10月1日实施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