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展多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作,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中不断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等,持续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以传统产业为重点支持加快“智改数转网联”,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传统产业展现迭代跃升的全新态势。

2025年5月3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一家水泥生产企业的超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公司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项目。中新社发 肖本祥/摄
高端化发展成效显著。瞄准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特种与绿色纺织化学品、特种泵阀等产业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在机械、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深化实施产品质量分级评价,提高基础产品和整机装备可靠性,形成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持续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工业企业品牌。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9年达到93%以上,中国制造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加速扩面提质。数十家钢铁、食品等传统领域的企业入选数字领航企业实践案例。截至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提档升级,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50多家,钢铁、石化等领域的解决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绿色低碳水平全面提升。聚焦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点产业,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累计完成对3万余家企业的国家专项节能监察。建设重点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构建重点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加快提升低碳技术服务能力。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焦化工序、高炉工序等主要生产工序能耗指标持续降低。重点产业绿电使用比例不断增加,2023年全国电解铝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4.4%,绿电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融合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创新,扩大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推进前沿技术广泛渗透到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并与之深度融合,全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一些龙头企业通过深化战略合作,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为用户提供工程总包、运维管理等增值服务。一些装备企业建立了远程监测平台,实现在线状态监测、故障预警与数据互联互通等功能,显著提升了服务响应效率与设备管理水平。
详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文章《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策划:黎海华 审核:王兆斌 监制:牛京辉)
相关文章:
我国传统产业展现全新态势07-10
西青区领导调研服务重点项目建设07-08
上海:适时开展外资游戏企业在沪研发的游戏产品视同国产游戏的政策试点07-07
巴洛克老街区再添打卡地 文创产品店出彩07-01
200元就能用上AI、循环送风、香薰驱蚊?电风扇行业太卷了!07-01
榆林机场温馨提示,这些充电宝禁带乘机!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