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张女士收到一件快递包裹,纸盒里只有一张卡片,内容是“扫码领取大礼包”。后来发生的事情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张女士(化姓)扫码之后,竟被骗走52万元。
4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了解到,民警侦查发现,给张女士快递卡片的朱某等人,竟然通过快递发出了81万件“扫码领取大礼包”诈骗卡片。办案民警从武汉追踪至江苏、浙江等地,先后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该案仍在办理中。

涉案嫌疑人被押回武汉
据介绍,电诈分子大批量寄送诈骗卡片,起到了“钓鱼”作用。与拨打诈骗电话相比,寄送诈骗卡片的犯罪成本更低。这一动向正在引起全国公安机关密切关注。民警提醒广大群众,不要理睬来历不明的“中奖”“优惠”“大礼包”等信息;除非必要,不要扫描任何二维码,更不要在扫码之后“做任务”。

民警缴获大量诈骗卡片
收到一张卡片被骗52万元
“我被骗了52万余元!”今年1月2日晚10时许,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后湖街派出所接到居民张女士报案。
民警刘牧野接到了张女士,询问事情经过。
张女士说,几天前的2024年12月26日,她收到一件快递包裹,拆开小纸盒,里面只有一张小卡片,内容显示:刮开覆盖膜领取编码,扫码联系客服即可领取“新春豪礼”。“一重礼”是价值1000多元的巨型零售大礼包,“二重礼”是洗衣液,“三重礼”是20元现金红包。

朱某寄出的诈骗卡片
张女士刮开了覆盖膜看到了编码,扫了二维码,联系上“客服”。“客服”却说,需要完成指定任务,才能拿到大礼包,如果任务做得多,还有返利。
根据对方提供的链接,张女士下载安装了某APP,试着做了一单,没过多久,竟然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一只大果篮。“客服”告诉她,果篮是她做任务的奖励。
接下来,张女士按照要求完成了几次小额“刷单”的任务,每次都顺利拿回了本金和返利,这让她逐渐放下防备。“客服”引诱她做一笔5000元的“任务”。张女士付款后,系统突然显示“操作错误”,慌忙与“客服”联系。
“客服”称,由于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要“解冻账户”,需要再做一单任务,购买一张4万元的购物卡。张女士急于“解冻账户”,按照对方要求购买4万元的购物卡,然而,对方又以新的理由要求张女士继续做任务。直到张女士当日支付金额达到上限,“客服”称还要做9万元的任务才能“解冻账户”。
张女士表示网银已达上限,无法支付,“客服”竟让她在网上下单找“跑腿”,把现金送到江岸区信合嘉园某处。张女士累计损失了52万元,意识到被骗,来到后湖街派出所报警。
“我当时真是昏了头,心里总想着下一次就能解冻账户把钱拿回来,结果越陷越深。”张女士懊悔地说。
跨越3省追踪抓获7名嫌疑人
了解案情后,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联合后湖街派出所,连夜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民警们兵分多路,一队民警前往“客服”指定藏匿赃款的信合嘉园现场。可是,该处位于视频监控盲区,没有发现有效线索。
刑侦大队青年民警徐文豪告诉记者,另一路民警查看张女士收到的快递单,发现寄件地址位于苏州市虎丘区某快递站。3月11日,民警徐文豪等人赶赴苏州市。
查找寄件人的工作十分艰难。民警介绍,寄件人的身份隐藏极深:其姓名是假的,手机号是虚拟号,发货地址竟然是某某路和某某路路口。与快递站联系的微信号,也是盗用他人身份办理的,该微信号主人远在外地,从未到过苏州。
前方,民警马不停蹄开展走访;后方,分局相关部门全力协助,提供支撑。当晚,民警查明寄件人的真实身份为朱某,随后掌握其住处以及发货的快递包装作坊。

端掉诈骗卡片打包发货窝点
3月13日清晨6时许,19名民警辅警分成3个小组,在朱某的住处、快递包装作坊等地蹲守布控。6小时后,朱某等4人来到快递包装作坊“上班”,民警当即将其控制,对作坊进行搜查,搜出大量尚未发出的诈骗卡片。据其交代,民警连续作战,抓获负责物流运输的霍某等2人。
3月13日,民警将7名嫌疑人押回武汉。“出差的这3天时间,每个人睡眠时间总共不到10小时。”后湖街派出所民警刘牧野告诉记者,这3天,他们几乎每天24小时连续作战,困了就用矿泉水洗把脸,实在撑不住了,闭目休息一会继续工作。将嫌疑人押回武汉的途中,由于车票紧张,民警辅警有的没有座位,始终保持高度警戒,直到将6名嫌疑人送进看守所。“虽然很累,但是能将嫌疑人绳之以法,为社会清除毒瘤,我们就充满了力量。”后湖街派出所副所长王凯说。
经审讯,朱某交代,寄递卡片的业务来自盛某,当时,盛某在杭州。

民警查看发货窝点的打包设备和材料
3月15日凌晨,江岸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与球场街派出所组织警力赶到杭州。然而,盛某已经感觉不妙,驾驶一辆保时捷逃往衢州。民警马不停蹄地追至衢州,当晚,在衢州一处公园路边发现了盛某的保时捷轿车。经过蹲守,盛某走出火锅店前来取车时,民警将其抓获。
至此,盛某、朱某团伙7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查扣用于发货的设备
寄出81万件诈骗卡片
刑侦大队青年民警徐文豪告诉记者,朱某是江苏苏州人,盛某是浙江衢州人,两人的文化程度都是高中。之前,两人在苏州做手机生意时相识。2023年,盛某联系上境外电诈团伙,承接发送卡片的“生意”。朱某入伙后,成为其下线。
按照境外指令,朱某等人联系印刷厂负责制作了小卡片,在某电商平台开了网店,与快递公司签了批量寄递业务,还招募了工人,专门从事打包发货。根据境外提供的收件人地址和电话号码,朱某等人通过网店发货(寄出装有诈骗卡片的小纸盒),通常每天发送数千、上万个包裹,最高一天竟然发了5万个。
据查,1年多时间,朱某等人累计发送装有诈骗卡片的包裹达81万件,每件获利0.5元,非法获利累计达40万元。

民警在面包车内截获电诈卡片
目前,盛某、朱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入侦办中。
办案民警介绍,随着公安机关对电话卡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诈骗电话的预警拦截力度越来越大,一张电话卡用于诈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封号或被纳入黑名单;同时,电诈分子重新获得电话卡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寄递诈骗卡片,可以起到类似的广泛撒网“捕捉”受害人的效果,“获客成本”却比电话卡低得多。卡片的印刷费十分低廉,批量签约的快递费也很低。据查,朱某和快递公司签约的快递费为每单2.1元,每单可以赚0.5元。目前,这一动向正在引起公安机关密切关注,正在着手对相关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
办案民警提醒广大群众,不要理睬来历不明的“中奖”“优惠”“大礼包”等小广告;除非必要,不要扫描任何二维码,更不要在扫码之后“做任务”。如果发现可疑“小广告”,请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源:极目新闻 D21
相关文章:
湘佳股份:一季度净利润3454.31万元 同比扭亏04-25
华阳国际拟出租多处物业,营收三连降后经营性现金流转负,年内股价跌超25%04-25
快递驿站开进小区!居民吵翻挖出意外真相↗04-24
沪市REITs过去一年:保租房产品稳定增长、消费产品租金承压04-23
最高奖励200万!山西林长制激励名单出炉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