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喜梅报道 在空调房里避暑、喝冰镇饮料解渴、吃清凉的食物,无疑是许多人在三伏天的常见选择。沈阳市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主任中医师李宁却指出,一味依赖寒凉对抗酷暑,未必是最佳的养生方式,甚至会因为内外寒热交替,身体难以适应而引发问题。应顺应三伏天的自然特性,偏重于“养阳”,通过巧妙的饮食调节来调和身体阴阳平衡,才能安然度夏
尝酸味甜味苦味,生津解乏又开胃。三伏天里,人们常忍不住想吃冰的食物图个痛快。然而,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寒凉食物吃多了,容易损伤脾胃,可能出现肚子痛、拉肚子等情况,反而得不偿失。李宁主任建议,伏天饮食不必只盯着冰凉之物,可以适当选择带点酸味或甜味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柠檬、柚子、苹果、葡萄这些常见的瓜果。酸味能帮助打开胃口,也能收敛止汗;甜味则有一定的滋养补益作用,能缓解身体的疲倦感。两者搭配相宜,还能促进口中生津,解渴消暑。同时,不妨搭配些带苦味的蔬菜,像苦瓜、苦苣,有助于清热、祛除体内的湿热之气。起居重舒缓,情绪需平和。
夏季白天长、夜晚短,人的生活起居也应跟着自然变化稍作调整。可以适当晚睡一点,早点起床。清晨时分,在空气好的地方,散散步,或者练练八段锦、太极拳这类轻柔缓慢的运动,帮助气血流通,身体微微出点汗就好。如果运动到大汗淋漓,反而容易耗损气力,让人感到口渴心烦、没精神。到了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适合小睡一会儿或闭目养神,弥补晚上可能睡得不够的困倦。天气闷热容易让人心情烦躁,更要注重情绪的调养,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尽量保持心平气和,避免让焦虑、紧张这些不好的情绪影响到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李宁主任表示,中医在伏天期间进行身体调理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基于个人的不同体质制定方案,通过多种方法的配合,帮助调理脾胃功能、改善体质特点,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健康状态。
相关文章:
中医推荐“酸甘苦”食疗 生津又开胃07-25
于施洋,被查07-03
女人把这里“敲”通了,气血和阳气才会越来越足,消化好了,湿气没了,生病也少了06-04
夏日开练,请先给关节上油给身体热场06-03
危险!女子吃冰箱内4天前剩菜险送命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