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
4月14日,市经济信息委面向全市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创新主体,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建设领域,开展2025年度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全年接受申报。
重庆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自2019年启动以来,目前全市企业层面建成1个国家级、11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它们通过“技术创新、路径创新、协同创新”共同赋能,系统性推进全市产业重塑,形成一批制造业“新场景、新优势、新动能”。
技术创新
完成实验室创新成果产业化升级
4月的重庆,春风拂绿,万物勃发。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一批科研人员正埋头进行实验研发。
作为重庆首批重点实验室,金凤实验室通过引进一大批科研团队及研发人员,正在加快建设金凤干细胞中心,培育标准化病理资源数据库。“通过技术创新,只要突破一项诊疗新技术,就能迅速催生一个‘新星’产业。”金凤实验室负责人说。

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室做实验。首席记者 龙帆 摄
两江新区明月湖,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态和资源富集的创新生态,吸引各类科创型企业相继入驻,接连在此设立“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招引一批高端人才“聚智赋能”。
不仅科研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企业层面同样“快马加鞭”,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生产过程中有多少能耗?产品精度是否合规?要厘清这些生产中产生的数据,重庆宏扬电力器材公司负责人只需坐在办公室,操作智慧管控平台就能悉数掌握——通过这套平台,让企业产能提高30%,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提供这套平台设备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渝建立的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作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目前它已累计带动上千家制造类渝企“上云”。
在新兴产业领域,重庆也有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快速生长。
比如面向近年高速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重庆三航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高校,共建市级“航空航天精密热加工与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低空经济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并取得一系列应用成果。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通过创新中心可以弥补实验室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缺失,这是创新中心的最大功用。”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重庆市高端轻合金制造业创新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前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产业链衔接不畅、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等“痛点”,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作用正是“串珠成链”,让技术创新在不同生产场景中投入应用,从而打通实验室产品产业化“梗阻”,成为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路径创新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重塑产业生态
当前重庆正在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以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此进程中,多个建成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渝企,通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这一创新路径,持续重塑产业生态。
走进宗申动力发动机生产车间,在忽米网搭建的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上,操作工人只需扫描平台标识,系统即自动把复杂的加工参数自动匹配到设备上,实现产品标识化和设备加工定制化。

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高端摩托车生产数字化车间的一显示屏显示着车间生产信息。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这个平台‘产业大脑’既是对产业发展全面掌握、分析、研判的‘智慧大脑’,也是为企业制定发展决策的‘最强大脑’。”忽米网负责人称,“产业大脑”包含3个维度:在政府端,可掌握产业动态,以此制定更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在产业端,可打通产业链资源循环,促进物流、金融等要素共享协同;在企业端,可降低数字化建设成本,集中一批“小、快、轻、准”应用,方便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使用。
截至目前,重庆已在汽摩、装备等多个制造业领域布局,探索建立一批“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则是由AI应用、数字化装备等组成的高效率工厂。这样的创新“未来工厂”,在重庆制造业为数不少。
“生产车间里有越来越智能的硬件设备,越来越精密的软件系统,还有越来越多既熟悉制造技术又懂人工智能的工程师团队,这就是‘未来工厂’主要特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重庆紫光华智电子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未来工厂”通过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比如智能贴片工艺生产线,智能机器人能够在1分钟内将上千张贴片全数贴装到位,产品传到后台后,还可运用AI技术对焊接工艺进行设定,整个生产流程全都是自动化。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我市正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三级梯次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力争到2027年,将建设20个以上“产业大脑”、20个以上“未来工厂”,推动一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协同创新
带动一批特色产业聚链成群
转向、跟车、主动避让行人……4月16日,在重庆西部科学城高新区金凤城市中心,采用“车路云网图”协同创新技术的智能驾驶小车稳定行驶,一系列“丝滑”操作显现出精准的智驾特性。
这台得益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完成智驾操作的车辆,是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该创新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板块,如智能车脑、智能云脑等,通过引进一批研发人才,推动成立多个科研技术中心,形成了“平台+中心+企业”创新生态体系。
目前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已联动一批本地头部车企,并与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机构建立合作,推动西部科学城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60多家,带动整车、关键零部件、自动驾驶系统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以企业创新中心为“圆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集优聚强、聚链延链”,带动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这是当前重庆推动制造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打法”。
“产业链协同的本质在于建立‘共生共赢’产业生态,产业协同并非简单地企业聚集,而是通过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形成有机生态。”长安汽车负责人表示,作为牵头企业,长安汽车通过开展技术合作与资源开放,重构产业链关系,联合中汽研、中国星网等合作伙伴组建“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智能驾驶系统、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并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平台和供应链资源。
与此同时,重庆围绕汽车整车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通过引进大洋电机、聚赛龙高分子等多个汽车电子配套项目,推动智能座舱等核心环节“补链强链”。这种链主企业技术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方式,让全市汽车产业链配套率大幅提升,带动特色产业“聚链成群”。
原稿点击>>
重报观察|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重塑 重庆加速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重庆不动产登记便民再升级 一手房集成办二手房一窗办04-25
台商赴西峡县开展产业考察活动04-25
到2030年中国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04-25
喜讯!郑州航空港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实现全省“双第一”04-24
从海防城到航天城 海阳凤城实现华美嬗变04-24
欧盟根据《数字市场法案》处罚美国苹果公司和脸书母公司04-24
指数涨超4%,“人形”含量第一的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连续获资金布局04-23
中国移动发布“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