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兰州西南,有一座沈家岭,它巍峨矗立,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历史。1949年的兰州战役中,这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场,无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在此浴血奋战,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而在这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里,二连连长李应邦的事迹,如同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深深烙印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
1949年8月,解放战争已进入尾声,但国民党残部仍负隅顽抗。兰州,这座地处西北要冲的城市,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盘踞在此的马步芳部,妄图凭借兰州城夹山带水的险要地势以及多年构筑的坚固工事,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沈家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这场战役中的重中之重,被称作 “兰州锁钥”。一旦解放军能攻克此地,便能直捣兰州西关,控制黄河铁桥,切断国民党军西逃的唯一退路,兰州解放指日可待;反之,战事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8月25日拂晓,总攻的号角终于吹响。解放军攻击部队由64门山炮、重迫击炮、八二迫击炮组成强大炮群,经过30分钟猛烈攻击,迅速攻破了马家军第一道战壕,在敌人前沿阵地上打开几个缺口。解放军十一师主攻团三十一团及两翼侧应的三十二团、三十三团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向马家军第二道战壕猛扑过去。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的沈家岭战役图集
然而,敌人的抵抗远比想象中更为顽强。第二道战壕像一条蜿蜒的长龙,横卧在沈家岭中部的人工绝壁之上,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当解放军攻击部队越过外壕时,一个隐藏在暗处、之前未被发现的碉堡内,敌人的机枪突然发出猛烈的吼叫,火舌疯狂地扫射着冲锋的战士们。排长曹天和首当其冲,不幸中弹负伤,身边十几名战士也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突击部队前进的脚步戛然而止,被迫匍伏在外壕边上,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负重伤的二连连长李应邦,从剧痛中强撑着身体。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愤怒与坚定的火焰,没有丝毫犹豫,拼尽全身力气,向敌堡投出了手中的手榴弹。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堡旁爆炸,腾起一团浓烈的硝烟。趁着这短暂的瞬间,李应邦以惊人的毅力,拖着受伤的身躯,向着敌人的枪眼冲了过去。每一步,都沉重而艰难,地上留下一串殷红的血迹,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们开辟前进的道路。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的沈家岭战役图集
终于,他冲到了枪眼前,用尽最后的力气,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堵住了疯狂扫射的枪口。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整个战场都被这英勇无畏的举动所震撼。敌人的机枪哑火了,而李应邦,这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连长,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为连长报仇,冲啊!” 战友们发出悲愤而激昂的呼喊,眼中闪烁着泪花,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趁着敌人火力中断的间隙,突击队如汹涌的潮水般猛冲上去,一举炸毁了暗堡,成功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战壕。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的沈家岭战役图集
在后续的战斗中,战士们带着李应邦的遗志,继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敌人为了夺回阵地,一次次组织疯狂的反扑,漫山遍野的敌人,有的端着枪,有的挥舞着马刀,在督战队的逼迫下,吼叫着向我军阵地冲来。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击退敌人。从清晨到午后,战斗持续了整整14 个小时,沈家岭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战士们的鲜血。
最终,解放军战士们成功拿下了沈家岭的核心碉堡,控制了敌人的主阵地,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沈家岭的制高点。然而,这场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我军伤亡惨重,三十一团能参加战斗的战士仅剩170多人,包括李应邦在内的众多英烈,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
如今,岁月的硝烟早已散去,沈家岭重归宁静。但李应邦和战友们的英勇事迹,却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当我们漫步在沈家岭红色教育基地,看着那复原的战壕、陈列的武器,听着讲解员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仿佛能看到当年李应邦连长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能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解放、人民幸福,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的沈家岭战役图集
李应邦的故事,是沈家岭战斗的一个缩影,更是兰州战役乃至整个解放战争中无数英烈奉献与牺牲的见证。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传承他们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不能忘记,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是他们用生命捍卫和守护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来源:兰州市七里河融媒
编辑:籽茗
甘肃省地区新闻热线请联系籽茗主任:15193106553(微信号:17171132386)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
数百名青少年齐聚大连PK自由搏击07-25
甘肃‖兰州七里河红色沈家岭·故事丨沈家岭上的热血丰碑:李应邦的无畏抉择07-24
“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他在战壕里给9岁的儿子写下遗书07-16
甘肃兰州监狱一监区教导员田雨在执勤时倒地殉职,年仅45岁07-10
【微海报】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金城牵线,全球见“面”07-08
兰州新区加快兰洽会签约项目高质量落地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