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河北廊坊市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因“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被免职,并责成三河市委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至此,这一发酵至今已有半个月的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可以确定的是,即便在多年之后,此事依旧会被人们反复提起,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以及应对舆情的标准反面教材。
若是对该事件进行复盘,就会发现,三河市委原本有三个机会完全避免危机,或是及时止损。但很可惜,这三个机会都被错过了。
第一个节点,出现在2024年11月,《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出台,其中提出广告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令我们感到疑惑的是,这一明显不合情理的规定,事前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充分探讨?是否征询了商家、市民的建议与想法?有没有人提出过不同观点?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相关领导在颜色运用上的理解与偏好,变成了行政命令政策被不折不扣认真执行,酿成了一场泼天的负面舆情。
第二个节点,发生在今年4月初该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不知为何,相关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反而一言不发,坐等事件愈演愈烈,例如医院红十字变成绿十字,就是在错过第一回应时间后被曝光的,再度将此事推上风口浪尖。很显然,对于这种社会高度关切的负面事件,冷处理等于“慢性自杀”,消极应对是极为不明智的选择。
第三个节点,是有媒体采访相关单位,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恕我直言,这样不专业的回应,还不如不回应,给人的感觉是,好像认错了又没有完全认错,最关键的是,这笔损失不是应该由乱作为的政府部门承担吗?为什么“皮球”到最后又被踢回给了店主?
错过以上三个关键节点,让事情滑向了最糟糕的结果,商家被折腾、领导被免职、群众很堵心、公信力被伤害,这原本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从中值得汲取的教训是:一,政策制定需要慎之又慎,城市管理是精细活,搞“一言堂”和“一刀切”都是大忌;二,应对负面舆情回应社会关切,必须又快又准,“鸵鸟战术”只会误事;三,如果确定要认错,务必当机立断,最糟的选择,就是在认错和任性之间左右摇摆,不怕犯错,怕的是错上加错。
相关文章:
京都赏樱,天下第一04-25
义乌:“世界超市”继续“卖全球”!04-24
两湘企计划大手笔分红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