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张“萧红纪念卡”串起的一代传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6:03:00    

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丁言昭老师的怀人散文,庄重又轻盈,凝练又生动,所引史实扎实,纸面叙述却一直留有空间。在她的新书《萧红纪念卡》的后记中她写道:“我觉得看书,用不着太吃力,要轻松些,所以在语言上不必太刻意,用散文似的比较合适,就如朋友聊天一样。”朋友聊天,伴着天上的云彩,有风吹过,河水流过,花朵的气息飘过,所谈的主人公犹如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命如果短暂,但其芬芳难以想象。

巴金所题萧红纪念卡

然而,这是丁言昭老师的谦虚。为了阅读者的“不吃力”,书写者有时恰恰是很吃力的。陈思和先生在丁言昭所写的她父亲的传记《丁景唐传》的序言中说:“言昭在作家传记、木偶史研究以及散文创作等领域也自呈风骚,为丁先生立传实在是非她莫属。”

《萧红纪念卡》一书中34篇以人名为篇名的文章,总共涉及了39位被访者有关自己与萧红的回忆。他们有的是以伉俪的名义。从研究鲁迅,扩展到萧红,与丁言昭写林徽因、丁玲、陆小曼等女作家的传记不同,她是请木刻家戎戈刻了三枚萧红的头像,再请朋友印制了精致的萧红纪念卡。“有横的和竖的两种版本。”接着“四处发信或登门拜访,请萧红的同辈人在纪念卡上题词”。

黄源所题萧红纪念卡

想象着丁老师先电话预约、再登门拜访,眼中的观察,笔下的纪录,感情随着被访者的感情穿越到20世纪30年代,那些战火中的青春、困厄中的潇洒。采访的自行车在上海的这头与那头穿梭。辛苦成就了信念,执着酝酿了才气。

具有故事性是《萧红纪念卡》成功的关键,与萧红有过交往的名人名家的故事性。作者丁言昭找到他们、与他们来往的故事性。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感兴趣的读者与不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为这种深具历史意义的故事性吸引,为新旧时期交替那别样的人生吸引。萧红与丁玲的首次见面是在山西的临汾。1938年3月,萧红应李公朴之约,和萧军、田间、塞克、端木蕻良、聂绀弩等人从武昌到山西临汾。原来打算3月5日左右到延安,但是萧红最终没有去成延安,而随同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走了。如果萧红去成了延安,她的人生会怎样呢?虽然都是左翼女作家,但戴着军帽的英武的丁玲,是很难影响到恋爱脑萧红的。在随西战团一起行动的时光中,“萧红打起精神,把自己的私事暂时抛一边,用笔投入到壮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了,这也是丁玲的一番苦心。”丁玲为萧红纪念卡的题词是“伊人独憔悴”。20世纪80年代,丁玲去庐山经过上海,在衡山宾馆住着时,丁言昭随父亲一起去看望过她。

丁玲所题萧红纪念卡

骆宾基、聂绀弩、端木蕻良——萧红的人生故事中离不开的这三个男人,在书中目录的顺序是如此编排的。端木蕻良是最末一个,也是与萧红关系最为深切的一个。骆宾基是第一个为萧红写传记的作家。丁言昭找到了所有解放前后骆宾基发表于报刊的关于萧红的文字。她觉得骆宾基写的《萧红小传》偏重于萧红的生活一面,文字创作一面涉及较少,流畅的文字中,时时可以看到作者对逝者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思念。丁言昭先是与骆宾基通信,1980年10月,在北京,丁言昭终于与“骆宾基伯伯”见了面。讲得最多的,是萧红。“直至萧红1942年1月22日逝世的前44天里,骆宾基一直守护在萧红身边。”萧红的短篇小说《红玻璃的故事》是萧红临终前口述,由骆宾基追撰的。萧红与聂绀弩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鲁迅请客的梁园豫菜馆。萧红萧军、聂绀弩夫妇、茅盾、周海婴在场。鲁迅的用意是让两萧结识几个“可以随便谈天的朋友”。萧军送萧红等随丁玲而去,自己上五台山,拜托聂绀弩照顾萧红,说了萧红不适合做自己的妻子。而萧红在聂绀弩与丁玲到延安之前,曾向聂绀弩倾吐心中苦痛,与萧军、端木蕻良的关系。聂绀弩对于萧红来说,有一种大哥般的信赖。写于1946年1月的《在西安》,是聂绀弩所写的他与萧红对于鲁迅作品的讨论。1980年初,聂绀弩为萧红纪念卡的题词是一首词:

浅水湾头浪未平

秃柯树上鸟嘤鸣

海崖时有缕云生

欲织繁花为锦绣

已伤冻雨过清明

琴台曲老不堪听

这是聂绀弩1951年离开香港,到萧红墓告别时写下的,题目为《浣溪沙•扫萧红墓(在香港浅水湾)》。

端木蕻良所题萧红纪念卡

散文有故事性,是散文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是散文家创作审美的自信。传奇的故事与人生、命运的跌宕与起伏、邂逅的偶然与必然……其中,有着作家老到的把握、精心的剪裁,将翻阅的无数的纸上资料,演化成生动感人的画面。对话栩栩如生。

像《萧军》此篇,作家笔下的萧军,豪爽、热情、直率、风趣。“在萧伯伯给我的信中,时时可以感受到前辈他们广阔的胸怀和对我们的希望和期待。”萧军在信中回答了丁言昭的六个问题,主要是讲他与萧红在上海住过的几个地方等故事。萧军的信是用毛笔直书在宣纸上的,何其有气势与性格。回答丁言昭的问题用诗歌的形式,在家招待丁言昭是满桌的菜肴和热腾腾的饺子,萧伯伯问:“你觉得我凶吗?”“原先,我觉得您挺凶的,与人打架,现在看见您真人,一点儿也不觉得。”三见萧军的场景描写细腻传神,体现了作家的描情写实功力。而通过萧军之口回顾他与萧红的结合与分离、幸福与遗憾,可能是所有关于他俩的文学传记中,最真切而有据的。《生死场》的初版封面是萧红自己设计的。萧红有着不凡的美术才能,而她画的静物写生,其素材经常是贫寒家中的几样东西。犹如你感叹以萧军热情豪爽的性格,很难不招妻子以外的女性喜欢,而对萧红无法专情;那么,如果物质生活再富裕一些,萧红是否就会少一些对情爱等精神生活方面的索求呢?

萧军所题萧红纪念卡

优秀的散文家往往克制主观意念,注重叙述具体、形象,自己绝少站出来议论、评价。《萧红纪念卡》阅读畅快又意味无穷,这是作者给予读者留下的思想空间。而与其他怀人散文区别的,或者说,此书更妙的地方在于,它是以“纪念卡”作为全书的结构中心,来串起34篇文章。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丁言昭熟练而成功地做成了她的戏剧概念。一枝花朵缠绕出更多的繁花,一个才女引出更多的才子。中心发散也好,聚沙成塔也好,全书如同一台历史大戏,34篇如34幕,一幕幕皆宏阔而庄重,皆气韵生动,让适才还在讨论机器人、少见市面的我们震动,感染,惊讶,感慨。

《萧红纪念卡》深具文学价值,无数个有关萧红的细节在自然的文字里还原成一个丰富的立体的萧红形象。她的故事,见证着时代的大波澜与人命运的无奈、被文学燃烧的神女的幸与不幸。在男人的世界里,她为何最终无法独立?萧红的课题,是永恒的课题,关于文学,也关于女性。

《萧红纪念卡》,丁言昭 著,团结出版社2024年出版

原标题:《39张“萧红纪念卡”串起的一代传奇》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金久超

来源:作者:南妮

相关文章: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04-25

陕师大学子用“新学习”讲好延安故事04-23

海上田园奏响丰收曲04-20

39张“萧红纪念卡”串起的一代传奇04-17

阿里巴巴否认竞购星巴克中国股权04-15

新华全媒头条丨爬坡过坎向新行——重庆汽车产业跃升记(1)04-14

早安!世界丨商务部评美方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乌克兰苏梅市遭导弹袭击至少21人死亡04-14

日照市东港区“七色光·润万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系列活动举行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