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中医(名蒙医)阿古拉教授为董萨那巴特尔颁奖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8月30日消息 8月30日,2025第三届全国中医药非遗技术传承大会暨第七届蒙中医药针灸科普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会上,对中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智能技术能手等进行了表彰。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加强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广应用,内蒙古蒙医药研究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鉴,筛选出全国中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人物和内蒙古各盟市、旗县中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智能技术能手。
经专家评审鉴定,并经组织审核,内蒙古著名蒙医、知名鼻炎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熏鼻疗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巴彦淖尔市蒙医蒙药协会会长、巴彦淖尔市蒙医药博士工作站负责人、乌拉特前旗中蒙医院主任医师董萨那巴特尔教授,获颁“全国中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称号,并成为“第一批中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和智能技术能手”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会议现场
当天的会议,还特邀全国名中医(名蒙医)阿古拉教授、全国名中医(名蒙医)苏木亚教授、原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裴政峰、内蒙古科技大学那仁毕力格教授、内蒙古蒙医药研究会会长赛音那木拉教授等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奖牌、证书等。
据了解,董萨那巴特尔教授,35年执着挖掘和传承蒙医药文化,特别是运用科技创新理念研究新成果、新产品,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蒙医熏鼻疗法技术,接待患者30万人次,包括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蒙古、巴基斯坦等16个国家的鼻炎患者。
2002年,“蒙医熏鼻疗法”技术项目经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推选,参加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总结展示会上,荣获“优秀参展项目奖”。
2013年,“蒙医熏鼻疗法”入选第四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蒙医熏鼻疗法”还相继获得“巴彦淖尔市自然科学奖”、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发明奖”。
2013年,“蒙医熏鼻疗法”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202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确定为“全区基层特色技术”;2024年,“蒙医熏鼻疗法”传习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确定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2024年,董萨那巴特尔“非遗蒙医熏鼻疗法”体验店落地北京;2025年,获得“专利证书”。
记者经查询获知,中国清代蒙医方剂学著作《秘诀方海》(又称“《蒙医金匮》”)中记载,使用8味蒙药材熏鼻,可“治疗鼻子流脓涕,气短,鼻塞”。这部收集了1560余条各种验方、秘方、单方的著作,是蒙医药学史上较为完整的一部方剂学著作,与《甘露四部》《蒙药正典》并称为蒙医“三大经典”。
熏鼻疗法在内蒙古中西部蒙古族居住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该疗法是药物和外治疗法结合的蒙医独有的传统治疗方法。董萨那巴特尔继承前辈们的疗法,研发出使用17种药材,用热烟气熏鼻孔,达到比口服治疗更加有效的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蒙医外治疗法。(完)
相关文章:
知名鼻炎专家董萨那巴特尔获颁“全国中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代表性人物”称号09-01
低位创新药概念股曝光08-22
1-7月北京汽车出口交货值增长33%08-18
八十余年变电站焕发新生07-23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最新公告07-16
内蒙古新发布11项职工福利!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