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陌染林念主角的小说全本章节大结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17:19:12    

《我与她的朝暮记事》这部都市生活类型的小说很吸引人,是由作者陌染厨师长写的!主角为陌染林念小说描述的是:彩排到“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定情”那段时,MP3里刚好唱到张杰的《这就是爱》,“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

《与她的朝暮记事》第三章:202X年10月8日周日晴·食堂云吞与读书会之约

晨光把岭南美院的香樟树影拉得很长,落在食堂三楼的玻璃窗上,像铺了层淡金色的纱。我端着餐盘站在食堂中央,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座位——餐盘里是刚点的云吞面,汤头飘着翠绿的葱花,云吞皮透着薄,能隐约看到里面的肉馅。今天特意早起,就是想赶在食堂人少的时候,安安静静吃碗面,却没料到,这碗寻常的云吞面,会让我和林念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食堂三楼的人不算多,大多是抱着书本的学生,边吃边小声讨论问题。我沿着座位慢慢走,刚要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眼角突然瞥见斜前方的座位上,有个熟悉的身影——林念抱着一碗云吞面,下巴抵着餐盘边缘,正盯着碗里的云吞发呆,眉头轻轻皱着,像在琢磨什么难题。

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连衣裙,领口绣着小小的白色云朵图案,头发披在肩头,发梢用一根浅蓝色的发绳轻轻束着,露出纤细的脖颈。阳光落在她的发顶,给头发镀了层浅淡的光泽,她的手指捏着筷子,轻轻戳着碗里的云吞,眼神有点放空,像只迷路的小兔子。

我站在原地,心里突然有点紧张。手里的餐盘微微发烫,我犹豫着要不要走过去——想和她坐一起,又怕打扰到她;想假装没看见,目光却又忍不住往她那边飘。就这么纠结了三分钟,直到旁边的座位有人坐下,我才深吸一口气,端着餐盘朝她走过去。

“同学,这里有人吗?”我站在她桌旁,声音比平时轻了点,怕吓着她。她抬头的瞬间,眼睛里还带着点没反应过来的茫然,看清是我后,眼睛瞬间亮了,眉头也舒展开,露出浅浅的梨涡:“没人,你坐吧!”

我在她对面坐下,把餐盘放在桌上,假装自然地拿起筷子,夹起一个云吞咬了一口。云吞的肉馅很鲜,可我却没尝出太多味道,注意力都在对面的林念身上——她正低头吃着云吞,嘴角沾了点汤渍,自己却没发现,还在小声嘀咕:“这云吞皮怎么还是这么厚……”

我忍不住笑了,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到她面前:“你嘴角沾到汤了。”她愣了一下,接过纸巾擦了擦嘴角,耳尖瞬间泛红,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谢谢,我都没注意……”说完,她又低头戳了戳碗里的云吞,小声抱怨:“食堂的云吞皮总是这么厚,咬开都尝不到肉的鲜味。”

我心里一动,赶紧接话:“我也觉得!上次吃的时候,就觉得皮太厚,汤头的味道都渗不进去。”她惊讶地抬头看我,眼睛睁得圆圆的:“你也喜欢吃云吞吗?我还以为只有我会在意这个。”“当然喜欢,”我笑着说,“我家附近有一家老字号云吞店,皮特别薄,咬一口会爆汁,下次有机会可以带你去尝尝。”

话一出口,我就有点后悔——怕显得太刻意,好像在故意找话题。可林念却没在意,眼睛亮了起来,像发现了新大陆:“真的吗?我一直想找好吃的云吞店,可在学校附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她的语气里带着期待,手指轻轻敲着餐盘边缘,像个期待糖果的小孩。

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心里的紧张慢慢淡了,开始和她聊起云吞——从云吞的馅料,到汤头的熬制方法,再到不同地方的云吞差异。她听得很认真,偶尔会插几句话,说她妈妈在家做云吞时,会在馅料里加切碎的马蹄,口感更脆;说她小时候最喜欢蹲在厨房门口,看妈妈包云吞,把云吞捏成小金鱼的样子。

她说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像在分享藏在心里的小秘密。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脸上,把她的侧脸照得很柔和,我看着她的笑容,突然觉得,食堂里嘈杂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我们聊天的声音,和碗里云吞汤轻轻晃动的声音。

“对了,”我想起上周校园读书会的事,心里有点紧张,却还是鼓起勇气说,“下周校园读书会有关于‘城市记忆’的分享,主题是岭南的老建筑和文学作品里的城市印象,你要不要一起去?”

她夹云吞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我,眼睛里带着点惊喜:“真的吗?我刚好在写关于‘岭南文学与城市记忆’的课程论文,正愁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呢!”她的声音比平时高了点,带着抑制不住的开心,“我当然要去!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比吃了蜜还甜。我赶紧说:“不客气,刚好我也对岭南老建筑感兴趣,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她点点头,夹起一个云吞递到我碗里:“这个给你,我碗里的肉馅多一点。”

我愣了一下,赶紧接过,咬了一口——云吞的鲜味在嘴里散开,比刚才吃的任何一个都鲜。她看着我,嘴角带着点调皮的笑意:“怎么样?是不是比你碗里的好吃?”我点点头,嘴里塞满了云吞,说不出话,只能使劲点头。

我们边吃边聊,从读书会聊到课程论文,从岭南老建筑聊到喜欢的作家。她提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时,眼睛里闪着光,说里面关于“境界”的论述,让她对文学有了新的理解;我提到岭南骑楼时,她听得很认真,还拿出手机,让我把上次拍的骑楼照片发给她,说想作为论文的配图。

不知不觉,碗里的云吞面已经凉了,食堂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我看着林念收拾餐盘,手指轻轻擦着餐盘边缘,把筷子摆得整整齐齐,心里突然有点舍不得结束这场聊天。她收拾好餐盘,抬头看我,笑着说:“谢谢你今天陪我聊天,我本来还在为论文发愁,现在觉得思路清晰多了。”

“不客气,”我赶紧说,“下周读书会,我提前帮你占位置。”她点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好呀,到时候见!”说完,她端着餐盘转身,走了几步还回头看了我一眼,挥了挥手,浅蓝色的连衣裙在人群中轻轻晃动,像一朵飘在水面上的云。

我坐在座位上,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食堂门口,才想起自己碗里的云吞还没吃完。拿起筷子夹起一个云吞,虽然已经凉了,可吃在嘴里,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甜。我掏出手机,把上次拍的骑楼照片发给她,附带一条消息:“这些是上次在荔湾区拍的骑楼,你看看有没有能用的。”

没过多久,林念回复了消息,附带一个开心的表情包:“太有用啦!谢谢你,陌染!这些照片拍得好好看,尤其是那张趟栊门的,阳光落在门上的样子,特别有感觉。”我看着屏幕上的消息,忍不住笑了,回复她:“喜欢就好,要是需要更多照片,下次我带你去荔湾区拍。”

发送成功后,我把手机揣进口袋,端着餐盘走出食堂。阳光比刚才更暖了,照在身上,像裹着一层温柔的纱。我沿着香樟树的影子慢慢走,心里想着下周的读书会——要提前多久去占位置?要和她聊些什么话题?要不要再带点她喜欢的杏仁饼?

回到宿舍,我把手机放在桌上,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上次拍的骑楼照片。照片里的骑楼带着岁月的痕迹,趟栊门的木格透着古朴,墙角的青苔泛着绿意。我把照片按地点分类,在每张照片下面都写了简短的介绍,比如“荔湾区恩宁路骑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保留了岭南传统建筑风格”,想让林念用起来更方便。

整理完照片,已经是中午。我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凭着早上的记忆,画了幅食堂的场景:靠窗的座位上,一个女生抱着云吞面,嘴角带着笑意,对面的男生正递过纸巾。画完后,我在旁边写了“林念·10.8·云吞面”,又忍不住在角落画了一碗云吞,旁边写着“和她喜欢同一种食物,是很开心的事”。

下午的时候,我去了学校的图书馆,想找几本关于岭南老建筑的书,为下周的读书会做准备。图书馆的社科区里,关于岭南文化的书籍摆了满满一个书架,我蹲在书架前,一本本仔细翻找,手指划过书脊,突然看到一本《岭南骑楼文化》,封面上是荔湾区恩宁路的骑楼照片,和我上次拍的场景很像。

我把书抽出来,刚要翻开,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你也在找这本书吗?”我回头,看到林念抱着几本书站在我身后,手里还拿着一本《人间词话》,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你怎么也在这里?”我惊讶地问。她晃了晃手里的书,笑着说:“来借几本关于岭南文学的书,刚好看到你在找这本书,我之前也想借,可惜一直被人借走了。”她的目光落在我手里的《岭南骑楼文化》上,眼睛亮了:“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骑楼历史的资料,还有老照片,特别适合你的论文。”

“你的论文也需要这个吗?”我问。她点点头,有点遗憾地说:“需要,可是现在只有一本……”我心里一动,把书递到她面前:“你先借吧,我下次再借。”她惊讶地看着我,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是你先找到的,我怎么能抢你的书。”

“没关系,”我笑着说,“我家里有类似的书,回头我带过来给你看。这本书你先借,写论文更需要。”她犹豫了一下,接过书,眼里满是感激:“那太谢谢你了,陌染!等我看完,立刻还给你,还你喜欢的杏仁饼作为感谢。”

我忍不住笑了:“不用这么客气,我们不是还要一起去读书会吗?到时候可以一起讨论。”她点点头,抱着书,眼睛弯成了月牙:“好呀!对了,这本书里有几张特别美的骑楼老照片,我借到后,拍给你看。”

我们一起走出图书馆,阳光透过香樟树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抱着书走在我旁边,脚步轻轻的,偶尔会指着路边的建筑,和我聊起岭南建筑的特点——她说喜欢骑楼的趟栊门,觉得木头碰撞的声音很有年代感;说喜欢老房子的窗台,觉得上面摆着的盆栽,藏着生活的温柔。

走到岔路口时,她要往师范学院的方向走,我要回宿舍。“那我先走啦,下周读书会见!”她挥挥手,转身时,浅蓝色的连衣裙在风里轻轻飘动,像一朵盛开的花。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拐过街角,才想起要把包里的杏仁饼给她——早上特意多买了一袋,想让她尝尝,刚才又忘了。

我笑着摇摇头,把杏仁饼放进包里,心里想着:下周读书会再给她吧,这样就能有更多和她相处的时间。回到宿舍,我把《岭南骑楼文化》的事告诉了外婆,让她把家里的书寄过来。外婆在电话里笑着说:“是不是给喜欢的女生借的?放心,我明天就给你寄过去,再给你带点杏仁饼,让你送给人家。”

我有点不好意思,挂了电话后,赶紧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读书会的资料。把岭南老建筑的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写,都一一整理出来,还在旁边加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哪段文字适合和哪座建筑结合讨论,哪张照片能作为例子。整理完资料,已经是傍晚,夕阳透过窗户,把书桌染成了暖黄色。

我拿出素描本,翻到画着食堂场景的那一页,又在旁边画了幅图书馆的场景:书架前,一个女生抱着书,正和男生讨论着什么,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带着温柔的光晕。画完后,我在旁边写了“想和她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城市的美好”,然后把素描本小心地合上,放进抽屉里。

晚上躺在床上,我拿出手机,点开林念的微信朋友圈。她刚发了一条新动态,是今天借的几本书的照片,配文:“为论文和读书会准备的‘宝藏书籍’,感谢陌染同学让给我的《岭南骑楼文化》~”下面还附了个开心的表情包。

我看着屏幕,忍不住笑了,给她点了个赞,评论:“期待下周和你一起讨论。”没过多久,她回复了我的评论:“我也是!我已经开始期待了~”看着她的回复,我把手机捂在胸口,心脏跳得厉害,像揣了只小兔子。

今天的日记,我写了满满三页。从早上在食堂的相遇,到一起讨论云吞和骑楼,再到图书馆里的小插曲,每一个细节都仔仔细细记了下来。最后,我在日记末尾画了一碗云吞,旁边写着:“今天和林念聊了很多,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原来,喜欢同一种食物,喜欢同一种文化,是这么开心的事。期待下周的读书会,期待和她的下一次见面。”

我把林念上次画的香樟树拿出来,放在日记旁边,指尖轻轻摩挲着画纸的纹路。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画纸上,给画里的香樟树镀了层银辉。我躺在床上,心里像藏着片小小的星空,亮着,暖着。原来,一碗寻常的云吞面,一次偶然的图书馆相遇,就能让平凡的一天,变得这么不一样。

夜里,我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和林念一起去了荔湾区的骑楼街,阳光落在趟栊门上,木头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她拿着手机,在骑楼前拍照,嘴角带着开心的笑容,我背着画板跟在她身后,把她的身影和骑楼的样子,一起画进画里。她回头看我,笑着说:“陌染,你看这骑楼,是不是比照片里还美?”我点点头,刚要说话,却突然醒了,宿舍里的黑暗瞬间涌过来,可梦里那束阳光的温度,好像还留在脸颊上。

我摸出手机,借着屏幕的光,看着林念的微信头像——浅粉色的小雏菊在黑暗里泛着淡淡的光。我给她发了条消息:“今天在图书馆,你说的骑楼窗台的盆栽,我好像能想象出那个画面了。”发完就后悔,觉得自己太啰嗦,这么晚了还发消息,肯定会打扰到她。刚想撤回,手机却震动了,林念回复:“呀,这么晚还没睡呀~我也能想象出你画的骑楼样子,肯定特别美!对了,我今天看《岭南骑楼文化》,发现里面有句话特别好,‘骑楼是岭南人对生活的温柔回应’,觉得特别贴切。”

我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好久,才回:“确实很贴切,就像你说的‘美在日常’,骑楼里藏着的,就是岭南人的日常之美。”发送之后,我把手机放在枕边,心里满是期待——期待下周的读书会,期待和林念一起讨论这些美好的事物,期待把这些瞬间,都画进我们的故事里。

第二天早上,我被手机**吵醒,是外婆打来的电话,说已经把书和杏仁饼寄过来了,让我注意查收。挂了电话,我赶紧起床,洗漱完就去了食堂,特意点了碗云吞面——想着林念喜欢吃云吞,就想多尝尝,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和她聊天的话题。

吃云吞面的时候,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林念发来的消息:“陌染,我今天看《岭南骑楼文化》,发现里面有张老照片,和你上次拍的骑楼特别像,我拍给你看!”附带一张照片——照片里的骑楼和我拍的确实很像,只是多了几个穿着旗袍的女子,站在骑楼前微笑。

我赶紧回复:“真的很像!原来以前的骑楼这么热闹。”她很快回复:“是呀!我还看到里面写,以前的骑楼下面,有很多小摊贩,卖小吃、卖布料,特别有生活气息。”我们就这样断断续续聊了起来,从骑楼的过去聊到现在,从岭南的文化聊到各自的家乡,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

中午的时候,我去快递站取了外婆寄来的包裹。包裹里除了书,还有一大袋杏仁饼,包装还是熟悉的老字号样式。我把杏仁饼放进帆布包,心里想着:下周读书会,一定要把杏仁饼给林念,还要和她一起讨论那本《岭南骑楼文化》,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城市记忆的美好。

我抱着书走回宿舍,阳光落在书本上,给书脊镀了层暖黄色的光。我把书放在书桌上,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一张外婆写的便签:“好好学习,也要好好对待喜欢的女生。”我看着便签上熟悉的字迹,耳尖瞬间热了起来——外婆的字总是带着点圆润的弧度,像她做的杏仁饼一样,透着温柔的烟火气。指尖轻轻摸着便签纸,想起小时候外婆总在我书包里塞零食,还会写小纸条提醒我“记得多喝水”,如今她连我心里这点没说出口的小心思都看穿了,还特意用这种温和的方式鼓励我。

我把便签折成小小的方块,夹在手机壳里——这样每次拿手机,都能看到外婆的话,好像她在身边陪着我一样。接着翻开那本《岭南骑楼文化》,书页间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桂花叶,是去年秋天外婆在院子里捡的,说“夹在书里能留着香味”。现在凑近闻,还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和骑楼街老店铺里的味道很像,恍惚间好像已经和林念走在了飘着桂香的恩宁路上。

我把书里关于骑楼历史的章节折了角,又在重点段落旁边用铅笔轻轻画了波浪线——比如“骑楼的趟栊门不仅是防盗设施,更是岭南人‘既开放又私密’的生活智慧”,还有“20世纪50年代的骑楼街,曾是广州最热闹的商业街区,每天有上百个小摊在骑楼下营业”。这些都是林念写论文可能用到的内容,提前做好标记,下次见面时就能直接和她分享。

整理完书,我拿出帆布包,把外婆寄来的杏仁饼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包装袋上印着老字号的logo,是红色的木棉花图案,和林念喜欢的广绣上的花纹很像。我数了数,一共二十块,刚好够我们俩在读书会上当小零食,剩下的还能让她带回宿舍和室友分享。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拿出手机,给林念发了条消息:“外婆把骑楼的书寄过来了,里面还夹着桂花叶,等下次见面给你带过去,说不定能帮你找论文灵感。”

没过五分钟,手机就震动了。林念发来一个惊喜的表情包,还附带一段语音,声音软软的,带着点雀跃:“哇!桂花叶的味道会不会很特别呀?我之前在永庆坊闻到过桂花香,特别好闻!对了对了,我今天看《岭南骑楼文化》,发现有个章节写骑楼和岭南文学的关系,里面提到了《三家巷》,你看过这本书吗?”

我赶紧点开语音,反复听了两遍——她的声音里满是期待,像在和我分享刚发现的宝藏。我回复她:“没完整看过,但知道里面写了广州的市井生活!下次我们可以一起找这本书,在读书会上讨论,说不定能碰撞出更多想法。”

“好呀好呀!”她回复得飞快,还发了个“拉钩”的表情包,“那我们约定好,读书会之前一起去图书馆找《三家巷》,还要一起尝尝你外婆寄的杏仁饼!”

看着屏幕上的“约定”,我嘴角忍不住上扬,回复:“一言为定,我把杏仁饼留着,等读书会那天和你一起吃。”

放下手机,我走到书桌前,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这次想画的不是场景,是细节——画了外婆便签上的字迹,画了书里夹着的桂花叶,还画了一块杏仁饼,旁边写着“外婆的鼓励,和即将与林念分享的甜”。画完后,我把素描本放在书桌上,阳光刚好落在画纸上,给那些简单的线条镀了层暖光,像把心里的期待都照得透亮。

下午没课,我抱着那本《岭南骑楼文化》去了学校的湖边。湖边有棵老榕树,树荫下有张石凳,刚好适合看书。我坐在石凳上,翻开书,没看几页,就看到林念发来的消息:“我在图书馆找到《三家巷》啦!里面真的有写骑楼街的场景,我拍了几段给你看!”

接着她发来几张照片,是书里的文字片段,重点句子用荧光笔标了黄色——“骑楼下面的石板路被磨得发亮,挑着担子的小贩边走边喊‘卖钵仔糕咯’,穿短衫的伙计从店铺里探出头,和对面的街坊打招呼”。照片下面还有她的备注:“这段描写好有画面感!我论文里可以引用,把骑楼的生活气息写进去~”

我看着那些标注,能想象到她在图书馆里认真找书、仔细标记的样子——肯定是皱着小眉头,手指轻轻划过书页,找到喜欢的段落时眼睛会亮起来。我回复她:“这段确实很适合!等下次见面,我们可以一起分析这段文字里的细节,比如小贩的叫卖声、街坊的互动,都是岭南市井文化的体现。”

她很快回复:“嗯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对了,下周读书会你想坐前排还是后排呀?前排听得清楚,后排可以小声讨论~”

“听你的,”我回复,“你要是想记笔记,我们就坐前排;要是想随时交流,就坐后排。”

“那我们坐中间吧!”她发来一个笑脸,“既能听清分享,又能小声聊天,还能方便你给我讲书里的内容~”

看着她的回复,我心里像被温水浸过,软软的。原来和喜欢的人一起规划小事,哪怕只是选个座位,都这么开心。我合上书,看着湖边的柳树在风里轻轻摇曳,湖面泛着粼粼的波光,突然开始期待下周的读书会——期待和林念一起坐在中间的位置,一起听关于岭南老建筑的分享,一起吃外婆做的杏仁饼,一起把书里的文字,变成我们之间的小故事。

夕阳西下时,我抱着书回宿舍。路过食堂时,特意又去了三楼的云吞窗口,问阿姨能不能多要一份薄皮云吞的馅料配方。阿姨笑着说:“小姑娘是想自己做呀?这配方是祖传的,不能外传,但我可以告诉你,馅料里加虾仁和马蹄,皮用高筋面粉和蛋清和,就能更薄更弹。”

我赶紧拿出手机记下来,心里想着: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和林念一起试试做云吞,用阿姨说的方法,做皮薄馅大的鲜虾云吞,像我家附近的老字号那样,咬一口能爆汁。

回到宿舍,我把阿姨说的配方写在便签上,夹在《岭南骑楼文化》里——这样下次和林念聊到云吞时,就能告诉她怎么做出好吃的云吞,说不定还能约她一起去厨房尝试。

睡前,我又翻开日记,在今天的内容后面补了一段:“外婆的便签让我很开心,好像有了勇气和林念靠近。今天和她聊了《三家巷》,聊了读书会的座位,还记了云吞的配方。原来喜欢一个人,就是会想把所有美好的小事都和她分享,想和她一起做很多很多事。期待下周,期待和她的下一次见面。”

写完日记,我把手机放在枕边,屏幕上还停留在和林念的聊天界面。看着她发来的“拉钩”表情包,我忍不住笑了,心里默默想着:外婆说得对,要好好对待喜欢的女生,要把所有的温柔和耐心,都给她。

夜里,我又做了个梦。梦到和林念一起坐在读书会的中间位置,她手里拿着外婆寄来的杏仁饼,我拿着《岭南骑楼文化》,一起听分享者讲骑楼的历史。她偶尔会凑到我耳边,小声说:“这段和书里写的一样!”我会点点头,把书里折角的章节指给她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我们身上,带着杏仁饼的甜香和桂花的清香,特别温暖。

醒来时,宿舍里还没亮。我摸出手机,看着林念的微信头像,犹豫了一下,还是发了条消息:“做了个梦,梦到我们在读书会一起看书、吃杏仁饼,特别开心。”

没想到她居然还没睡,很快回复:“哇!我也做了类似的梦!梦到我们在骑楼街吃云吞,你还帮我拍了好多照片!”

我看着屏幕,心跳突然变快,回复:“那肯定是因为我们都在期待下周的见面。”

“嗯嗯!”她回复,“我已经开始倒计时啦!晚安,陌染,明天见~”

“晚安,林念,明天见。”我回复完,把手机放在枕边,嘴角带着笑意闭上眼睛。原来喜欢一个人,连梦都是甜的,连等待的时光,都充满了期待。

快手陌染林念主角的小说全本章节大结局 试读结束

相关文章:

当落霞沉云间小说的书名是什么09-04

秦浅歌贺淮序小说结局 楚梓言秦浅歌在线看09-04

江屿苏晚晚方晓晓那年的盛夏与你与海风小说精彩章节免费试读09-04

卢柏芝贺斯聿江妧小说<七年的爱意散尽不是她不要了>全文在线阅读09-04

热门小说《终极,开局被厉嫣嫣捡回家》完整版全文阅读09-04

快手陌染林念主角的小说全本章节大结局09-04

《悬疑小说爆火后,老婆举报我是杀人凶手》程琳张强-小说未删减阅读09-04

《春天后母心?我偏要过自己的春天》林默春云-小说txt全文阅读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