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行动”为法国招来盟友怀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1:16:00    

周秋君

近日,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乌克兰派兵的提议作出尖锐回应,嘲讽马克龙可以“戴上头盔,自己去”,引发两国外交风波。法国外交部随后召见意大利大使,指责这些言论“不可接受”且“违背两国间的信任氛围和历史关系”。近年来,从移民政策、能源安全到欧洲战略自主,法意两国在多个领域存在明显龃龉。此次冲突不仅反映了意大利政府与法国间特殊的政治动态,更深刻揭示了法国欧洲战略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法国的欧洲战略可追溯至戴高乐时代对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的追求,并在马克龙任内得到进一步强化。其核心目标在于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使欧盟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而法国则致力于在其中扮演领导角色。这一战略既蕴含历史延续性,也带有鲜明的马克龙印记:马克龙本人怀有深厚的欧洲主义信念,多次强调法国不仅是欧洲自由国际秩序的思想源泉,更应是欧洲价值观的捍卫者。近年来,法国面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等问题,国际竞争力呈下滑趋势,急需借助欧盟整体力量提升自身地位;而马克龙在国内面临议会席位流失、极右翼势力崛起的严峻局面,也使得欧洲外交舞台成为他维持政治影响力和争取民意支持的重要途径。

作为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大陆上最大的一场地缘政治危机,俄乌冲突成为检验法国欧洲战略的关键试金石。战争不仅威胁区域稳定,更直接冲击欧洲安全架构,法国无法置身事外。马克龙力图通过积极介入冲突进程,提升法国在危机处理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从而确保本国利益通过欧盟集体行动得以实现。尽管其提议未获北约广泛认同,但仍可视为法国推动欧洲防务自主的重要尝试。

法国在这场危机处理中表现出的主导权之争,背后至少有三重战略考量:

其一,推进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法国长期倡导构建欧洲独立防务体系。在美国援乌政策立场出现转变后,马克龙联合逾30个国家组建援乌“志愿联盟”,以证明欧洲具备自主应对安全危机的能力。随后他多次与欧洲领导人协调对乌战略、陪同泽连斯基开展外交活动,意在展示“欧洲力量”。若能在派兵议题上取得突破,将显著增强法国的欧盟领导力。

其二,通过调停者角色重塑法国大国地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欧盟唯一拥核国,法国始终寻求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话事人”角色。马克龙在俄乌冲突初期与普京保持沟通,提出“不应羞辱俄罗斯”的主张,积极开展穿梭外交;还表示愿做“欧洲和平与安全担保人”,都是在试图以“关键参与者”的姿态提升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其三,应对美国战略收缩的不确定性。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以“美国优先”为外交政策基调,令欧洲担忧美国对欧安全承诺的可信度。法国判断美国可能逐渐退出欧洲防务主导角色,因而需为可能出现的“权力真空”做好准备。法国拥有欧盟最完备的军事体系和海外投送能力,客观上具备承接领导角色的实力。

纵观全局,法国将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作为其欧洲战略的核心愿景,虽具前瞻性,也符合欧盟长远利益,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制约:军事上,法国军备预算和战力投送能力虽居欧洲前列,但仍难以独立支撑大规模地区安全行动;经济上,法国在欧盟内的比重和影响力有限,需依赖德国等国合作;政治上,欧盟内部决策机制复杂,各国利益多元,难以形成快速统一的对外政策。法国关于欧洲向乌克兰派兵的倡议,也在德国、波兰等国内部引起质疑甚至反对。

法意外交风波只是法国欧洲战略困境的一个缩影。欧洲盟友的消极反应更多地折射出法国外交面临的多重困境:与俄罗斯关系持续恶化,双方在核威慑、非洲势力范围等领域竞争加剧;与美国同盟裂痕加深,在贸易争端、巴勒斯坦问题等方面分歧公开化;在欧盟内部,东欧和南欧国家警惕其“大国单独行动”倾向;在国内,政治格局分裂动荡,国民议会席位的“三分天下”导致政府施政受阻,极右翼势力持续壮大,进一步制约了马克龙的外交行动空间。

未来,若不能有效弥合盟国分歧、平衡内外政治压力,法国将不仅难以实现“领导者”目标,还可能在外交上进一步陷入孤立。马克龙的激进提议虽彰显了法国的战略雄心,但也暴露出欧洲在地缘政治变局中的深层矛盾与分裂现实。(作者是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

“单独行动”为法国招来盟友怀疑08-28

25国宣布暂停对美寄送包裹08-27

美国高关税下希腊农产品出口前路维艰08-21

美俄乌三方会晤有望举行?美乌态度积极,普京提和平没提会晤08-17

泽连斯基:美俄会谈后已与特朗普通话 支持乌美俄三方会晤提议08-16

韩国又创造历史 前总统夫妻双双“把牢坐”08-14

美国“龙”飞船载4名宇航员返回地球08-10

特朗普:将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