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备助力煤炭行业加速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5:14:00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了解到,今年前4个月,全国累计生产原煤15.85亿吨,同比增长6.6%。累计进口煤炭1.53亿吨,下降5.3%。

在存煤方面,4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库存8900万吨,增长41.7%;环渤海港口存煤3104万吨,同比增长25%;5月中旬,全国电厂库存约2亿吨,可用36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 张宏:今年以来,煤炭产能继续释放,产量稳步增长,进口有所下降,煤炭供应整体充足,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全社会存煤处于历史高位,全年煤炭市场供需将继续呈现相对宽松的运行态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表示,今年,煤炭国内产量继续增加,进口量维持高位,消费量小幅增长。从全年主要耗煤行业耗煤趋势分析,今年电煤消费将保持增长,化工行业耗煤仍将适度增加。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需求增长1.5%~2%左右。

从国内煤炭生产看,煤炭生产能力充裕,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先进产能继续释放,预计全年国内煤炭产量增长5%左右。

点“煤”成金 煤炭产业绿色转型新路径

在产煤省区稳产稳供政策推动下,我国煤炭行业正加速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型。

内蒙古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建成各类现代煤化工项目36个,煤制气、煤制烯烃产能全国第一,年转化原煤超1亿吨。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这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记者看到,智能化中控系统正精准指挥着煤矸石浆液通过数千米管道网络注入井下离层空间。煤矸石作为年排放量超7亿吨的工业固废“头号难题”,传统堆放不仅侵占土地,更存在自燃、污染等风险。该系统投运后,工作面涌水量降30%以上、地表沉降减40%以上。

中天合创葫芦素煤矿矸石充填项目负责人 张明伟:这套系统就像给大地做微创手术。我们先将煤矸石破碎研磨成粒径0.2毫米以下的颗粒,通过地面钻孔注入采空区上方的覆岩离层带。既实现矸石离层注浆充填,又能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形成以废治害的闭环。今年前四个月充填了30.6万吨,累计充填165万吨。

在距离不远的一家煤化工企业,现代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车车原煤经过多道工艺流程,最终变成白色聚乙烯、聚丙烯颗粒。这些看似普通的塑料颗粒却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它们既能加工成日常可见的食品保鲜膜、可降解餐具,又能制成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材、碳纤维制品等高科技产品。目前,这些“工业大米”正源源不断地发往华东、华北等地,满足下游制造企业的需求。

内蒙古久泰聚烯烃项目负责人 崔轶钧:过去煤炭主要作为燃料使用,现在通过我们的煤化工产业链实现了就地转化和清洁生产。目前我们年转化煤炭700万吨,通过延伸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升了近5倍。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生产用水零排放,锅炉烟气超低排放。

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加速智能化改造

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智能化煤矿907处,投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806个,智能开采产能占比突破50%,1.6万余个高危岗位实现无人化替代。在此进程中,煤机企业出口订单增长迅速,中国智造深度融入全球矿业升级浪潮。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矿山机械出口额突破51.9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四分之一。全球矿山装备领域正上演一场“中国速度”。

近日,在河北张家口的这家煤机企业研发的世界首套550米工作面刮板输送成套装备即将出口印度尼西亚,该设备配备了智能工矿监测系统,全面提升了煤机智能化水平。

而远在内蒙古的华能伊敏露天矿,百辆无人电动矿卡正有序穿梭——这是华能集团牵头,徐工与华为等企业联手打造的全球首个无人矿卡集群,单日运输量提升30%。在山东能源兖矿智造公司车间外,发运车辆整装待发。这批液压支架产品正在装车,将由青岛港发运至澳大利亚艾什顿煤矿。液压支架主要用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支护和控制及工作面设备的推移行走,该批次样机加载使用寿命可达60000余次。

相关文章:

30个签约项目,意向金额超69亿元!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启幕,他们在蓉找“CP”05-25

智能化设备助力煤炭行业加速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型05-25

中蒙俄边境行:跨境能源通道的智能升级05-23

锡林郭勒盟1人获评全国先进!05-19

好起来了 冷空气散场 内蒙古双休日晴朗 宜出行05-09

锂电正极材料“洗牌”:14家公司仅6家盈利,行业总产值大减千亿05-08

交旅融合看包头!服务区变身一站式文旅消费新地标05-03

五粮液销售费增37%营收目标仍落空 产能利用率跌至62% 曾从钦年薪涨9.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