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称买咖啡多次被瑞幸杀熟”话题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吐槽称瑞幸咖啡“杀熟”,其与同事在同一门店购买同款咖啡时,价格竟相差高达6元。此外,购买了“咖啡自由卡”后,自己反而比未购买会员的同事每次多支付2-3元。
4月27日,记者实测发现,瑞幸咖啡同一门店同款饮品不用用户下单的确存在价格差异。不仅新用户价格更加优惠,老用户价格也存在优惠力度差异。
面对“杀熟”质疑,瑞幸官方暂未回应,客服则称“门店活动存在差异”。
实测瑞幸:新老用户价差明显

△左为新用户,中、右为不同老用户
4月27日上午,记者实测瑞幸咖啡小程序发现,不同用户在同一门店购买同款饮品时,价格存在明显差异。以其经典饮品“生椰拿铁”为例,新用户可享受9.9元的“首杯优惠”,而老用户价格则从10.9元至13.9元不等。
随后,记者向瑞幸方面求证是否存在“杀熟”的情况,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
记者又就这一情况问询瑞幸客服,客服回应称,各门店的经营情况等存在一定差异,活动内容和形式存在一定差异。活动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不过,记者注意到,老用户即使在同一时段、同一门店下单,同一饮品不同账户显示的优惠券优惠力度也各有不同,导致最终支付价格相差高达3元。
另据媒体报道,瑞幸咖啡店员回应:“系统推给每个人的优惠券都不一样,我们也没办法”。瑞幸客服则表示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
在社交平台搜索“瑞幸 杀熟”关键词,可以看到不少消费者反映类似遭遇。多位网友表示,瑞幸存在“先低价后抬高价格”的现象,消费频次越高反而享受的优惠越少。“不是在乎这十几块钱,而是有种被当‘冤大头’的感觉”。有消费者这样评价道。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信息显示,瑞幸曾于2024年8月因违规采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等问题被约谈。
财报显示,瑞幸2024年实现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净利润为29.32亿元,同比增长了2.95%。从财务数据看,瑞幸2024年营业利润率呈现波动,前两季度营业利润率同比下跌,后两季度同比回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与瑞幸主动缩小9.9块促销活动力度或有一定关系。此前,在2024年一二季度财报中,瑞幸将其门店营业利润率下滑归因为受到产品均价下降的影响。而从2024年2月开始,瑞幸的9.9元咖啡优惠活动明显缩水,原本其包含咖啡的饮品多数可以享受每周一杯9.9元的优惠,从去年2月开始,其仅有10款产品参与每周9.9元的促销活动。
律师:长期出现高频消费价格更高,或构成“大数据杀熟”
瑞幸是否涉及“大数据杀熟”?据媒体报道,广东省消委会法律顾问朱永平分析称,假如是针对新老用户,在未变更商品原始标价的情况下给新用户发放优惠券,使新用户在最终支付更低价格的情况下消费在法律上可行,不属于大数据“杀熟”。“假如是非针对新用户,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次数实行价格差异、规则差异,我认为这是属于‘杀熟’情形。”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易旭也向记者分析称,如果瑞幸以“优惠券随机发放”为由解释价差,但长期出现高频消费者价格更高的情况,是有可能构成“大数据杀熟”,“法律上,‘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收集消费者日常消费数据,依照一定的算法逻辑,输入具有推送对象与排斥对象的身份信息,自动生成和输出个性化的销售或服务定价,使不同消费者对相同销售或服务支付不同对价的行为和现象。”
易旭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如果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因素,对高频消费者进行差别对待,使其支付更高价格,且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那么就可能构成“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如果遇到“杀熟”情况,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易旭表示,首先,消费者需要识别并保存证据。消费者需保留所有与交易有关的记录,如订单截图、支付记录、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投诉和维权至关重要。
其次,向平台投诉。消费者可以先向瑞幸咖啡的官方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其解释价格差异的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定价的合理性。
再次,还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若平台未能妥善处理,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消费者还可以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不公平交易,返还多收款项并请求赔偿损失。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李轩子

相关文章: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多措并举做好“五一”小长假全市保电工作04-27
买房用公积金贷款不划算?|我爱问佳骏04-27
瑞幸咖啡陷价格“杀熟”争议,律师:长期给高频用户加价涉“大数据杀熟”04-27
欧盟根据《数字市场法案》处罚美国苹果公司和脸书母公司04-24
益智消消乐你能冲到第几关?又到21天打卡日,别忘了领奖励哦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