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晋祠之唐园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8:31:00    


唐园坐落于晋祠公园的中轴线上,作为踏入晋祠公园的首座园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1300余年前,李渊、李世民父子于晋阳起兵,建立唐朝,开创一代盛世。“唐”字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晋祠素有“宗唐”之称,唐园正是为纪念李氏父子开创唐朝的丰功伟绩而建。

从晋祠东大门入园,穿过十字桥,便来到唐园。步入园内,一条中轴线串联起园门、神仙照壁、飞龙阁、长守厅、龙兴晋阳雕塑,构成宫殿式园林的恢宏景致。唐园虽为开放的园中之园,却仍需通过一座瑰丽精巧的园门方能正式入园,因为这座园门不仅是游览的起点,更是开启唐园深厚魅力的钥匙。

园门建于2007年,其造型别具一格,更似一座穿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方形建筑,由“横八竖十”共22根立柱撑起单檐歇山顶,东、南、北三面抱厦的设计,将建筑的精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匠心独运。虽是仿古建筑,匠人却将古韵还原得惟妙惟肖。造园者还特意从别处移来一对铸造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的铁狮子,安置于园门两侧,为这座新筑的园门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朝东的入口掩映在树荫下,抱厦飞檐翘角,顶棚结构精巧,尽显建筑的秀丽端庄。门上“唐园”匾额,集傅山先生书法而成,与东大门内“宗唐发轫”的匾额遥相呼应。抱厦前柱悬挂的“风壤瞻唐本,圣祠阅晋余”楹联,取自唐代诗人李益《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首句,“唐本”与“晋余”相对,精准诠释了晋祠的文化内涵。抱厦内柱的“和风朗日天怀畅,虚竹幽兰静气殊”,原为晋祠清代旧联,今重新镌刻于此,更添唐园的幽雅宁静。

朝西的出口虽无抱厦,却有照壁映衬。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此处便会呈现出独特的意境,只是这份美景常被游人忽视,唯有静心品味方能领略。门额上“唐风晋韵”四字匾额,点明唐园主题,匾额下方的七言楹联“摩挲金石珍唐帖,指点水脉说晋宫”,巧妙融入“唐”与“晋”,以含蓄的方式深化了晋祠的文化底蕴。

朝北、朝南两侧均设抱厦,并与长廊相连。北长廊蜿蜒曲折,途中设有怡景亭,尽头是环翠亭,经曲桥可达位于假山台基之上的飞龙阁,这也是唐园中轴线上的第二座楼阁。南长廊呈弧线延伸,尽头的临湖亭,可让游人远眺对岸的怡然亭,尽览湖光山色。

唐园之门看似普通,却连接着十字桥上四通八达的景致。对于游人而言,门的边界感似乎并不明显,无论身处门外还是门内,犹如游走在一座楼阁之中。若不是门内设有照壁,几乎难以察觉这竟是一座园门。这种设计使得唐园在气质上与晋祠公园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了园中之园与大园林的完美融合。


并州新闻 赵士岱 文/图

相关文章:

畅游晋祠之唐园门05-19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为观展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选择05-19

福州蓝花楹迎来盛花期 多条主干道化身“紫色长廊”05-08

《我的母亲做保洁》——让劳动的价值被看见05-06

北京地下水位创十年新高,多处泉水复涌04-05

望京海棠花溪进入盛花期!4公里粉色长廊美成“仙境”04-04